只要在台灣合氣道協進會考二段技法,就一定要學合劍。

初段學基本劍,二段更進一步學兩人合劍,也為之後的組劍打下基礎。

有心的同學們在課堂上學習之餘,下課後也會繼續求教 youtube sensei,揣摩練習不足的地方。可是有人發現,用中文關鍵字「合劍」找出來的影片結果,怎麼和用英文「Ken Awase」或是日文「剣合せ」不大一樣?中文合劍找出來的有七個動作,英日文找出來的是有七個動作的,但是四個動作的結果更多,這其中揪竟發生什麼問題??

要討論這個問題,首先要知道劍杖動作都是由齊藤守弘(Morihiro Saito, 1928~2002)師範制訂的。當年齊藤師範在祖師爺植芝盛平(Ueshiba Morihei, 1883~1969)下學習,植芝老師教什麼,他就學什麼,只是植芝老師當時沒有特別指定合劍招式,齊藤師範後來為了教學方便才把過去所學的統整為基本劍杖、合劍杖、組劍杖、奪劍杖等等。

然而武術是一個需要長期耕耘的學問,每個老師早期動作和晚期絕對不一樣,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領悟,這一點在齊藤師範身上也是。

齊藤師範早期制訂的合劍的確有七式,但是在後期這個七式已經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只剩原本合劍一二,並且把合劍六獨立出來叫做気結びの太刀。為什麼齊藤師範不再繼續用原本合劍七式?是不是他發現其中有什麼問題?可惜台灣沒有岩間流支部,無從問起。

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繼續沿用舊七式嗎?有的,除了台灣協進會外,還有日本合氣會小林保雄所屬道場。不同的是,小林道場有稍微改善七式不合理的動作,但是沿用舊規的協進會並沒有跟著更新。

●齊藤師範早期合劍七式,黑白影片

●齊藤師範後期(1979)合劍,從1:40開始

從齊藤師範1979影片中看到合劍七式已不復見,取代的是合劍一二(左右兩邊)與気結びの太刀,加上類似組劍三與四的練習動作。

我個人猜測是合劍七式雖然號稱七個動作,但在組劍裡只有用到其中幾個而已,組劍裡有更多的壓制、gaeshi(返劍)和tsuki(前刺),或許是舊合劍七式不足以作為學習組劍前的練習,齊藤師範才會修改舊七式成現在的模樣。

 

●小林道場,小林宏明師範示範

其實我們在練習合劍時,都會感受到第二式的不合理。當受方前刺後,取方居然可以在受方不收劍的對峙下往前踏進?!

老師指導時則說因為取方要動作快才可以快速回擊,不過我和同學都認為平刺時刀刃就在脖子邊,要跳進去也太強人所難了吧。

小林宏明師範在示範合劍二會等受方收劍才進攻。這樣做才合理。而且還是去年2012的影片,可以視為是小林道場目前的教學。

 

●台灣協進會,由陳振華和徐江和老師示範

 第二式的問題還是存在。


在練習之餘,還是要知道國際上對合劍的操作,合氣道已經不是關門自己練,覺得這樣可以做就好的時代,還是得時時自我檢討,避免到時出國表演還操作著沒有表現殘心的動作,國外武友臉上也會冒出三條線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走路掰咖 的頭像
    走路掰咖

    鍵盤人生

    走路掰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